聯(lián)系我們
138-0819-8898
信用評級服務
獨立、客觀、公正、科學、審慎
公共信用評級是對政府、公共機構或公共項目(如基礎設施、市政債券等)的信用風險評估,衡量其履行財政義務(如償還債務、提供公共服務)的能力和意愿。它直接影響政府融資成本、國際主權借款能力以及公共項目的投資吸引力。
主權信用評級(國家評級)
評估國家政府的償債能力(如國債違約風險),代表該國整體信用水平。
示例:標普對美國的AA+評級、惠譽對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+。
地方政府信用評級
省、市、縣等地方政府的財政健康度,影響地方債發(fā)行(如中國城投債)。
公共機構/國企評級
公立醫(yī)院、交通集團、水務公司等承擔公共職能的機構。
公共項目評級
基礎設施(如地鐵、高速公路)、PPP項目的專項信用評估。
經濟實力:GDP增長、經濟結構(多元化vs依賴單一產業(yè))。
財政狀況:財政赤字率、政府債務/GDP比率(如日本債務超250%GDP)。
政治穩(wěn)定性:政策連續(xù)性、社會動蕩風險(如新興市場國家)。
外部流動性:外匯儲備、國際收支平衡(如阿根廷債務危機)。
財政收支:稅收穩(wěn)定性、土地財政依賴度(如中國地方政府)。
債務壓力:隱性債務(如城投平臺非標融資)、再融資能力。
政府支持: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、政策兜底可能性。
公共服務可持續(xù)性:如公交公司票價收入能否覆蓋運營成本。
等級 | 風險水平 | 代表國家/地區(qū) |
---|---|---|
AAA/Aaa | 違約風險極低 | 德國、新加坡、中國香港 |
AA/Aa | 償債能力極強 | 中國(A+)、美國(AA+) |
A | 中等風險 | 日本、沙特阿拉伯 |
BBB/Baa | 最低投資級 | 印度、巴西 |
BB及以下 | 投機級(高風險) | 阿根廷(違約歷史)、巴基斯坦 |
AAA:財政強省(如廣東、江蘇)。
AA+:經濟中等省份,債務可控。
AA及以下:依賴轉移支付或高債務地區(qū)。
注:中國地方政府評級普遍偏高,需結合“隱性債務”等實際風險判斷。
政府融資成本
評級越高,發(fā)債利率越低(如德國國債利率遠低于希臘)。
國際資本流動
主權評級影響外資進入(如MSCI指數(shù)納入考量)。
公共項目融資
地鐵、機場等基建項目評級決定銀行貸款條件。
政策制定參考
IMF/世界銀行依據(jù)評級提供援助或貸款條件。
主要評級機構
國際:標普、穆迪、惠譽(三大主權評級機構)。
國內:中誠信、聯(lián)合資信、標砝信評(側重地方政府/城投債)。
評級方法
定量分析(債務率、財政赤字)+ 定性評估(政策可信度)。
動態(tài)調整
如俄烏戰(zhàn)爭后,烏克蘭主權評級被下調至CCC(接近違約)。
政治因素干擾
部分國家施壓評級機構(如美國對降級的抗議)。
隱性債務問題
中國城投平臺債務未完全體現(xiàn)在地方政府評級中。
評級滯后性
如2008年金融危機前,冰島仍保持高評級。
希臘主權債務危機
2009年希臘評級從A降至垃圾級,引發(fā)歐元區(qū)危機。
中國城投債分化
經濟強省城投債評級AAA,弱區(qū)域(如貴州)面臨兌付壓力。
美國主權評級下調
2011年標普將美國從AAA降至AA+,因債務上限僵局。
公共信用評級是政府及公共部門融資的“信用身份證”,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公共項目可行性。投資者需結合評級與實際情況(如隱性負債、政策變化)綜合判斷風險。對中國而言,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國企改革是提升公共信用的關鍵。